用AI帮助我们投资修行
用AI帮助我们投资修行

用AI帮助我们投资修行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千人千面,不同的人追求的人生目标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投资这场修行,则有清晰的结果导向,就是要长期获取稳定的收益。巴菲特、芒格等人可能是目前世上在投资修行中坚持时间最长,最成功、最乐在其中的极少数人之一。八十多岁的老巴甚至说:我每天都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

 

       同样是传奇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保持持续十三年高达29%平均年化收益、名利双收后却激流勇退,原因是他觉得作为基金经理的投资修行已不应再是他的人生目标,并明确表示他要回归家庭并过真正的生活。可见基金经理的投资修行之路其实很艰辛,精神、心理压力都很大。

 

       在投资这条道路上,所有人都是在修行,只不过区别在对于这场修行有没有自知自觉,以及修行程度的深浅不同而已。投资没有所谓绝对标准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个性、能力、投资环境都千差万别。长期来看,能螺旋式获得收益的投资方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但随着修行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入,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的投资修行之路最后都是殊途同归,毕竟修地都是人性。

 

       长期复合收益率是衡量投资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投资这场修行的路径也很清晰:简单说就是持续做正确的事情。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真的落到实操却很煎熬。特别是由于中国的股市不成熟、投资主体投资理念、政策干预等各种错位,直接导致要在A股市场持续稳定赚钱非常难。做价值投资的最后在市场动荡中抱团做成了价值投机,投资收益曲线大开大合;交易型做投机的,要么是一波又一波的被割韭菜、财富灰飞烟灭,要么是搞违规操作被重罚甚至身陷牢狱。这种市场环境对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和心态要求都很高。

 

       从另一方面来看,现阶段中国股市正在加速向成熟市场过渡,国民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新兴市场的高波动率、潜在高收益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极富吸引力,资管市场发展的大幕才刚刚拉开,美国的基金业发展史长达百年,而中国的基金业才发展了十一年。因此这个领域未来必将涌现出一批本土的资管财富传奇。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投资修行都应包括一整套投资体系的构建和长期践行。我们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简单、有效、能有助于长期坚持的投资及修行方法。

 

 

       作为国内最早获得证券从业资格的人员之一,我94年入巿,亲历了中国股市所有的牛熊轮回,从业经验应算丰富的:干过券商研究、创建过知名证券咨询和投资机构,勤奋深入学习和运用过各类投资方法,但我此前还总是困惑于理念和实操的错位。(常开玩笑说,中国股市先天有很重的病,没有病的人做不好;换言之:做得好的,精神上得有病!)。

      在2008年~2009年间,我常常反思:做空机制如何服务于我们的投资?(如同电影《大空头》那样)如何克服自己人性中似已固化的不足?又或许因为是想探索和挑战未知的可能性,此后我决定重构自己和公司的投资体系,虽然2008年底最低点我们的产品仅下跌25%左右, 而同期巿场已经下跌80%,但我们还是下决心清退了以前的客户和基金产品。一是考虑今后可以有更好的产品带给客户。二是避免巿场的各种干扰,产品发了,就难免关注净值和排名等,这个大家都懂的。近十年我们仅研发投入就高达几千万,但因为用自有资金研发和实操,我们反而很从容。

 

      我们想打造的体系要能解决以下问题:虽然市场有不确定性,我们能否将自己投资收益曲线按想要的风险管理指标来刻画,然后才去看收益多少?

作为一个资管机构,要具备哪些优势才能在高波动率的市场中,获得持续稳健的年化投资收益?

如何摆脱一年大赚几年亏损的轮回宿命?AI技术的兴起是否能在复杂的衍生品交易中得到应用?

新技术下的资管行业有无可能出现腾讯、阿里成为传统业态的颠覆者?

 

       2018年初我们完成了投资体系的打造,包括其中的理念、策略、技术系统等,当然这永远需要进化,我把投资哲学、逻辑、风控、对冲、分散、动态调整六个维度。我们想通过全方位的兼收并蓄,打造一个融贯中西理念、技术与文化结合的资产管理公司,并藉此帮助我们自己进行长期有效的投资修行。

 

      具体到投资中,我们构建的体系要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投资业绩要能穿越牛熊

      第二、每年获得高于同业平均的绝对收益并且超过指数

      第三、业绩可持续能适应多种经济周期

      第四、组合模型可容纳相当的资金规模

      第五、以交易周为单位的投资回撤可以进行量化预测和控制

      第六、系统不带任何人为主观判断

 

      这样一讲,可能许多经验老道的投资人,会说这怎么可能呢?这些要求太理想化了,有无可能?

      我们的回答是:这完全可以做到。当前国内证券市场的多空投资交易机制、衍生品市场已经趋于完善,港股通又实现了t+0的交易机制,这些为构建复合型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基础,而通过模型的进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A股市场有太多的投资神话破灭坍塌,因此理性的又敢提出这一目标的人,需要更大的勇气。这就好像在20年前你不敢想象微信带来的通话和社交等便捷功能可以撼动中移动,低成本的电动车百公里提速接近甚至超过高级燃油跑车一样。

 

       很多投资人甚至包括专业投资人,他们在投资方面的知识体系其实是很单一的,他们大多数都专注于一个领域深入钻研,在他的专业领域造诣很深,你可以说这是他的优势,但可能也是劣势。比如一个价值投资者,他可能很擅长于财务模型的分析和成长型企业宏观微观层面的分析,但是可能在模型、择时、概率分析决策方面,他内心就会很排斥,同时也不擅长。另外通常价值投资者可能只投资于股票,其他衍生品种从未接触。像练习武功一样,“门派”观念的偏见让这些投资人没有意识到AI大数据的处理、模型的运算和智能化的管理等新技术对资产管理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力。

 

        我认为,对资管机构而言,“偏见”带来投资手段的单一是很悲催的,甚至是很羞耻的。这不是与普通散户一样没有专业能力和防卫机制缺失吗?今年人民币一直在贬值,影响结果(因素之一)就是包括股市、楼市、商品期货各种资产价格在下跌,那作为专业投资机构,如何利用这一趋势赚钱或填补其他权益资产的亏损呢?很明显你可以减少股票配置、在大宗商品上选择做空、国际市场上外汇做多美元(境外基金)等策略实现。

 

        现在FOF基金很热,为什么?就是因为FOF是多策略、多市场,多资产配置。获得收益对应的风险被不同风格的基金分散了,这就提高了风险收益比,因而对投资人更具备吸引力。我们宜发所构建的低相关性、多巿场、多策略组合,就有FOF基金分散风险的效果,只不过我们是在一家基金内完成闭环,没有双重的多基金公司的中间费用,认购门槛也不高,这是我们的优势。任何优势形成都有代价和付出,我们需要有各种门派高手:少林、武当、擒拿、格斗、摔跤、泰拳都有,大数据算法模型还能帮助我们分析打什么架,派谁上更合适、更容易打赢。而我们在选择方面并不劳心,交给系统,反正系统不知疲倦。

 

       桥水创始人达里奥在1996年发现了“风险平价”,创造了全季侯模型,其目的就是要找到能适应于各种经济和市场环境下的组合模型。此后他主要是用自己的钱在投资验证。十年后才开始大量接受外部投资人资金。我猜想达里奥也是希望用事实来证明存在这种适应于各经济环境下的模型组合,并且很负责任地用自己的钱先练。过去几年我们就是这样干的!桥水全季候模型的平均年回报率在9.6%。(我们认为该策略在中国的高波动率下应该会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后来其他的资产管理公司才效仿桥水纷纷推出各自全季侯模型基金。

 

       就长期投资而言,在获取稳定收益的持续性方面,相比起传统的投资模式,量化多策略多市场基金的优势在于分散化、低相关性、无主观性,这在应对市场风格的转变和对抗人性弱点方面相当具有优势。

比如,一位基金经理过去十年的投资成绩集中在茅台一个股票上,那么在概率上讲,实际上他未来的持续的盈利能力是应该大打折扣的。就像一个公司,业务只集中在一个客户上。它的持续性其实你是没有把握的。

 

      再看低相关性和非主观性,我们举个金庸武侠小说的例子,大家知道郭靖,郭靖向不同门派的师傅学了各种功夫,在他运用还不熟练的时候,经常把各种功夫搞混,也就是所谓的应用场景出错,所以一开始他总打不赢人家。其实投资修行中很多人经常会犯“认知与实操错配”的错误,特别是中国股市的各种错位更易误导投资者犯错。而量化投资体系建立的优势就是能够把特定的“功夫”固化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面,大大减少了人为犯错的几率。

 

        大家想一下:顶级高手对决的时候比拼的是什么?不犯错!做资产管理,不犯错这一点对我们也特别重要。如果一年只有两次比较大的赚钱机会的话,你犯了一次错误亏损了一次,即便抓住了下一次机会赚到钱,可能最后可能只是打平。假设不幸你连续犯了两次错误,那可能这一年就是比较严重的亏损,可能要第二年或第三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把亏损补回来。时间久了,这种犯错概率导致的亏损积累下来,投资成效的高下自然分出来了。

      因此量化投资帮我们把一些投资行为规范、固化下来,其实对于我们的投资修炼是非常有帮助的。

 

      投资修炼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这过程中你要能得到延迟满足和回报,才能激励你对投资方法的信心,才能长期坚持实践。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对一个人的洞察力、远见还有心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能真正做到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投资界的大师。

 

      而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就很容易做到,是不是?

 

     量化投资就可以满足很多的决策者的要求,因为通过模型、数据、算法在过去历史的表现,我们就可推演分析未来的绩效。(当然这要剔除过度优化、过拟合的情形,这点很重要)再结合底层模型逻辑分析,得出了一个分析结果,等于先让你看见了,这会让我们对未来的市场心里更有底,更加有信心,迷茫困惑少了很多,我们投资修行时就更容易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宜发的“六脉PLCHDD投资”体系,就可以对每周的净回撤做提前的预测,作为一个目标去管理它,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这样做,其实是给自己提出了最高更有难度的挑战。

 

      在AI技术、数据处理、模型运算高速发展的今天,衡量一个有竞争力、合格的资管机构条件就是:能否给客户提供一个相对更可测、更稳定、更可控的长期投资回报率。

 

       在此方面,作为榜样,达里奥和他的公司桥水长期绩效已经证明,这于中国对冲基金界也是很好的激励。

 

       我们又再出发。很庆幸这次我带着终于找到的、适合自己投资修行的体系。它将伴我前行几十年,而我们的机构将走得更远。

 

 

作者简介

裴继伟

 

深圳市道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宜发科技董事长,深圳市中大产学研孵化基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国内著名的证券投资专家,证券从业经历超过25年

 

 

 

 

 

 

 

 

 

 

 

 

 

 

 

 

 

Copyright(c)2010-2016 深圳市道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7505422号-1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