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其实也没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量化投资通常被定义为用一组根据易于观察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缜密规则指导投资的方法。它包含多种策略,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允许买入股票后持有一年以上,而短期投资可以一天内买进卖出同一只股票好几次。当然,换手频繁的短期策略严格说来称不上证券"投资"。不管你采用的是哪种策略,只要是量化投资,就必须遵循下面几个步奏:

       (1)选股(screen);

       (2)回测(backtest);

       (3)执行(implementation)。

选股

       所谓选股,就是给定时间内决定买进什么卖出什么。选股最简单的法则就是:买进上一年收益为正的所有股票。听起来有点太过简单,但仍不失为筛选股票的一个例子,因为选股票本质上就是对浩如烟海的股票进行分类:哪些是可以买进的,哪些又是不能买进的。更复杂的选股模型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除了"买进上一年收益为正的所有股票",还必须要求"市盈率(price toearnings ratio)为5至15之间"。

       与根据收益选股相反,你还可以根据时间来选股。所谓择时选股(timing screen),就是利用宏观经济分析工具,判定什么时候适合买进,什么时候适合卖出。择时选股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如果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就可以考虑押注SPY(标准普尔500指数的EFT,类似于标准普尔500的一个超级指数股票),要么就全部持有现金。"SPY是反映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因此,如果宏观经济运行比较稳定,就可以广泛投资股票市场;如果失业率上升,就可以选择持有现金。

       择时选股和根据收益选股之间的差异是很小的,许多投资者选股实际上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要么只买进市盈率介于5和15之间的股票,要么全部持有现金",就结合了择时选股和根据收益选股两种策略。虽然我们叙述时是分别介绍的,但是请记住,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两种策略混合使用。

       选股通常可以选定一组股票,然后决定买进哪几只。比如说,你决定"买入市盈率不超过10、回报可观、可以派红的科技股",那么你就可以列出15只可供选择的股票,然后决定从中选出哪几只买入。一般来说,量化投资中最简单(同时亦是最流行)的策略是选定几只股票后平均建仓。

       如果你选定的是全部15只股票,那么你就可以每只股投入相同的资金,平均配置你的投资组合。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根据别的标准来配置你的资本,比如你可以根据市场资本总额和股息来决定资本配置比例;还可以对上市公司做更深入的基础分析,然后选择几只股票重仓买入,而不是像抹黄油一样平均配资。

持有期(资产再平衡频率)

       持有期(horizon)是任何一种量化投资策略必须考量的关键因素。如果说选股策略可以告诉你应该买什么股票的话,那么持有期策略则可以告诉你买入股票后应该持有多长时间才是合理的。持有期满之后,就应该对旧的仓位进行清理,然后再启动选股程序,创建新的仓位。清理旧仓位,再建立新仓位的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资产再平衡"。你的策略持有期,就是你的资产再平衡期(rebalancing period)。资产再平衡是量化投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多时候,选股策略中使用的方法同样包含着持有期策略。比如我们前文所讨论的基于失业率的选股策略,就要求持有期不能少于一个月,因为失业率是每个月才公布一次的。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持有期不可能短于信息发布频率。

       如果你所选股票的价格变动与信息发布有关,那么你的持有期大可与新信息的发布周期保持一致。而如果你是基于市盈率选股的,那么持有期可能会短一点,因为股票的价格是不断变动的,市盈率亦会随之发生变动。

       如果你设定的持有期长于信息发布频率,你就会冒信息过期的风险,因为等到你再平衡你的投资组合时,过去你据以构建投资组合的信息可能已经失效。比如,你按照今天的市盈率进行排序,买进了所有市盈率介于0至10之间的股票,但是如果你买进的一只股票明天下跌了,那么它的市盈率就会超过10,从而不再可能通过你的筛选。

       如果你设定的持有期超过一天,那么尽管你买进的股票不再可能通过你的筛选,但你还必须继续持有它。因此,持有期越短,你投资组合中"混进"通不过筛选的股票和漏掉通过筛选的股票的概率就越小。

       影响持有期设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易费用。你设定的持有期越短,你清理旧仓位、建立新仓位的频率就会越快。交易就会产生交易费用,包括手续费、价格变动造成的损失、时间以及执行交易耗费的精力。

       上述问题是选择理想的策略持有期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太长,你据以构建投资组合的信息会面临过期的风险;太短,你的回报则可能被交易费用侵蚀。金融行业的交易期可以很长,长达一年甚至更长,亦可以很短很短,短至百万分之一秒甚至十亿分之一秒。高频率交易是超短期量化"投资"的基本形式。

       但是,高频率交易严格说来还不是"投资",因为投资组合几乎没有朝建夕改的,亦没有哪个真正投资一家公司的投资者会快速买进卖出公司的股票。我们认为,对绝大多数策略而言,选择一个季度作为再平衡周期是比较适宜的。绝大多数投资者所使用分析工具--股票实验室(Equities Lab)设定的再平衡周期为一个星期,尽管调整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回测

       一旦你选定股票和持有期,就必须对之进行回测。

       所谓回测,就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测试持有期内你所选定的股票会作何表现。比如,如果你决定买进市盈率介于0至10的股票,每周调整一次投资组合,那么你就必须回过头去,看看过去一段时间每周有哪些股票的市盈率能满足你的要求,然后选择几只符合你要求的股票纳入你的投资组合。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你应该卖出你所有的股票,然后再买入几只你选中的股票持有一个星期。如此循环往复,你的累积收益就可望达到你的投资预期。

       我选择了10年作为回测期。每个星期的第一天,股票实验室会选择所有市盈率大于0而小于10的股票建立一个投资组合,每只股票持有的数量是相同的。组合建立后,会连续持有一个星期,到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再卖出全部股票,然后买进相同数量的通过筛选的股票,持有至下个星期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结果,用通过筛选的股票建立投资组合带来的收益与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之间的差别。过去的10年里,投入量化交易策略的100美元可以带来约275美元的收益,而投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100美元带来的收益只有110美元。

       仿照该案例,你可以尝试建立一个量化股票投资策略。你可以投资市盈率介于0和10之间的股票,每周平衡一次你的投资组合。过去1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该策略的市场表现要远远优于市场平均业绩。如果下一个10年该模式还能继续它的优异表现的话,你可就发了。

执行

       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只要你确定了策略,执行起来就很容易了。比如,如果你选择投资市盈率介于0和10之间的股票,你要做的就是开一个股票账户,平均配资买入你选定的几只股票。

       理论上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而那些问题绝大多数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市场上有500只股票符合你的要求,而你只有5000美元可以用于投资,如果你选择平均配资全部买进,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考虑,那样做显然是不划算的。事实上,量化投资中,资本受限是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怎么解决?虽然我们已经简单勾勒出了设计一个量化投资策略的基本步奏:选股、回测和执行,但是还有很多特别的问题需要回答,比如:

       1、我该如何设计我自己的策略?

       2、为什么你总是选择市盈率介于0和10之间的股票?

       3、如果我想以别的时间段作为回测期(比如5年而不是10年),结果会怎么样呢?

       4、为什么再平衡期会是一个星期?

       5、为什么我们总是以标准普尔500指数作为我们策略的参照系?

       6、做回测时,有没有比现在的方法更好的方法?

       对上述问题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阅读作者《量化股票投资法则:设计、评估和执行交易策略完全指南》


联系电话 83669333/23609523
(工作日)9:00-18:00
公司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粤兴四道中山大学产学研大楼1901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