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投顾,你敢不敢尝尝鲜
国内火热的机器人投顾市场已吸引20多家知名企业进入,而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数次提到与机器人投顾密切相关的"科技金融",被认为是在政策上为机器人投顾又添利好。然而尽管如此,作为新生事物的机器人投顾,其背后的逻辑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量化投资在中国到底靠谱吗?
对此,某资产配置平台CEO表示,这种质疑是因为对量化投资的了解不够深入,其实量化投资在中国非常靠谱。
在他看来,量化投资受到质疑,和其在国内的现状是分不开的--以2015年国内量化对冲基金的数据为例,其管理规模不仅在全球占比低至0.45%,在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里的占比也仅有5%,超低的比例确实容易引发质疑。然而,如果从发展速度上看,国内量化投资正在显示出比全球平均水平更大的增速和潜力。
截至2015年三季度,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从1997年的1182亿美元发展到2.71万亿美元,增长22倍,年均复合增速19%。结合管理期货基金(CTA),全球量化对冲基金(对冲基金+CTA,不含FOF)管理资产规模已近3.2万亿美元。在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不同地域市场的增速正逐渐拉开距离。
2015年全球对冲基金表现不佳,基金清盘数占比则高达21.6%,相比之下,国内对冲基金清盘数占比仅有6.54%,充分说明国内的对冲基金发展态势更好。
2015年,由于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遭遇严寒等原因,全球对冲基金收益率遭遇了自2008年以来的第二波低谷。截至2015年11月,瑞士信贷对冲基金综合指数年度内上涨0.14%,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且显著低于S&P500 3.01%的收益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2015年国内量化对冲产品则借势上半年行情,实现了增长:2015年量化对冲阳光私募合计发行634只,较2014年的522只增长21.46%;与此同时,还产生了诸如"场外市场产品丰富对冲工具""从单一策略走向大类资产配置和宏观对冲"等可喜变化;而且,国内量化对冲产品策略都表现良好,收益明显高于全球水平。
其中,2015年国内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年化收益率的均值为21.64%,大幅超越2014年的2.88%,全球的收益率则仅为3.57%;国内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年化收益率的均值为21.64%,全球的则为0.09%;其他如宏观对冲、组合基金、系统化套利等策略的收益表现也都明显高于全球量化对冲产品的十几种策略。
以上资料和数据,足以让"不靠谱"之说不攻自破。此外,随着国内老百姓越来越不满足于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量化投资在中国不仅"靠谱",而且深具发展潜力。另外,对投资者来说,想要建立起一种可持续投资的投资组合是既费时又复杂的,而且对这种投资组合进行管理经常还都需要他们支付1%左右的服务费。机器人投顾则可使得可持续投资变得简单,原因是其可以使用算法来基于用户偏好的资产进行自动投资。而且,通常来说这种自动服务的收费也要比人工服务低0.3%到0.5%。